一、诊断性指标
诊断性指标主要是判断病人是不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的指标包括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波形蛋白抗体(抗MCV)和抗角蛋白抗体(AKA)四种。一旦这四种抗体中一种或几种都是阳性的时候,就需要怀疑或警惕是否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当然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验项目来看)。这些项目仅仅说明病人是否患了类风湿关节炎,但和疾病活动度往往关系不大,患者朋友并不要指望这些指标“转阴”(这往往是很困难的),也并不需要定期复查这些项目,因为它的阳性,往往会跟着您一辈子。
顺便说一句,很多患者朋友喜欢盯着“类风湿因子”看,是高了?还是低了?追问医生“降了没有?”,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它的意义远远没有后文提到的“血沉”、“C反应蛋白”高。
二、活动性指标
般确诊了“类风湿关节炎”,就需要进行治疗,治疗的目标是降低疾病活动度,减少炎症反应,从而减少关节破坏。血液中的“血沉”、“C反应蛋白”两项指标,可以反应疾病活动情况,从而指导医生更好的进行治疗,加减用药。这两项指标,需要定期复查及检测。
三、安全性指标
安全性指标主要是指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等)及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等),这是由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都可能会造成血液系统损害,或肝肾功能损伤。虽然仅有一小部分患者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很可惜的是,医生无法预知是谁,或是在什么时候出现这些不良反应。所以这些项目必须定期检测,这也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我们推荐开始用药2周内复查一次,等服药时间长了最长可以3个月复查一次。
四、伴随症指标
什么叫伴随症指标?说的是类风湿关节炎有时候会存在伴发疾病,如干燥综合征这个病就特别容易和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存在,这时就需要筛查ANA抗体谱、ANA定量等以期早期发现。除此之外,类风湿关节炎治疗需要排查肝炎、结核等感染病,不然用药会有风险,所以医生在用药前也往往会筛查乙肝、结核这些问题。
上文系统的阐述了类风湿关节炎的4大类检验指标的意义,通过这四大类检验,医生可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并把握治疗方向。诊断一旦确立就应立即开始药物,以避免关节发生不可逆的结构损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最佳窗口期只有起病后短短半年左右。
常用治疗药物分四大类:
1、传统合成类抗风湿药,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羟氯喹等;
2、生物类抗风湿药,如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白介素-6受体单抗、清除B细胞的CD20单抗等;
3、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基泼尼松龙等;
4、非甾体抗炎药。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可以选择的药物已有很多,很多情况下需要联合用药以发挥最佳疗效,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很难制定好的治疗方案。因此患者千万不要自己随便用药,而应找风湿专科医生看,并定期做好病情评估。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能够运动吗?
关节肿痛的时候不建议做承力大,强度高的运动;不肿不痛后,应该保持受累关节日常的活动,以维护关节正常功能。
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
类风湿关节炎是没有忌口的,最重要的是遵医嘱吃药,将炎症控制住。实际上除了痛风有明确的忌口,大部分的关节病都不存在忌口一说。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科学大讲堂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duxiaofei.com/gjyzq/124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