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的分类诊断多年来一直沿用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RA分类标准,在RA的临床诊断及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制定该标准时所入选的患者多为病程较长的RA,故将其用于早期RA的分类诊断时往往导致漏诊。为了更早地识别RA,年ACR和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制定了新的RA分类标准。但随后发表的临床验证研究发现,与年ACR分类标准相比,该分类标准有助于诊断早期RA,但其特异性下降。特别是在病程3个月的极早期炎性关节炎中过度诊断的问题更为突出,误诊率达16.1%。多项研究表明年分类标准在早期RA诊断的总体价值无明显增加。此外,该分类标准所采用的评分系统复杂,不便于临床应用。为了建立适合于临床应用,并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早期RA分类标准,栗占国等多位教授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调查,对早期RA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特点进行了研究。由统计学专家分析数据,筛选出对诊断早期RA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指标,并提出了较为适用的早期RA分类标准。
该研究选取年6月至年12月间,来自国内12医院的风湿免疫科门诊、以具有明确的关节炎(有关节肿胀)为主要临床表现、年龄16岁、病程1年的患者。由2名经统一培训的风湿免疫科专科医师确诊为RA或其他疾病后即可终止随访,不能确诊的患者每3个月随访1次,直至明确诊断或随访1年。随访结束后,仍未确诊的患者不纳入统计分析。共入选患者例,1年随访结束时未确诊病例38例,未纳入统计分析。确诊并纳入的患者共例,其中RA例,非RA患者例。早期RA分类诊断敏感性较高的指标包括对称性关节炎和手关节炎(腕关节、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受累)、累及3个以上关节区、RF阳性和抗CCP抗体阳性。特异性较高的指标包括抗CCP抗体阳性、典型关节影像学改变以及晨僵时间≥30min,见下表:
各项指标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
以上述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项目作为新分类标准的诊断指标,组成不同的分类标准组合根据选择指标的数量分别命名为RA-4、RA-5、RA-6和RA-7分类标准。分别计算新建立的分类标准及年ACR分类标准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RA-4、RA-5、RA-6以及RA-7分类标准的敏感性分别为69.1%、84.4%、95.3%和85.0%,特异性分别为92.4%、87.4%、63.3%和84.9%,而年ACR分类标准的敏感性仅为58.0%,特异性为93.6%。其中,RA-5分类标准在提高早期RA分类诊断敏感性的同时,诊断的特异性无明显降低。即满足以下5项条件中的3条可以分类为RA,见下表:
早期RA的分类标准
近年来,RA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早期联合应用DMARDs药物以及生物制剂的临床应用极大改善了RA患者的预后。因此,早期诊断RA并给予及时治疗至关重要。为了更早、更准确地识别RA,临床上需要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RA分类标准,也为了制定符合我国RA患者临床特点的早期RA分类标准,该课题通过全国多中心、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分析了早期RA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等特点。经过分析,计算,比较,等一系列研究,该标准更简便实用,更有利于在临床应用。
医院血液风湿免疫科根据该临床诊断ERA标准,选取该院96例ERA患者进行研究,选取时间为年2月-年7月,将其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每次10毫克,每周一次,治疗6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酸羟氯喹治疗,硫酸羟氯喹每次毫克,每天两次,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将其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下表:
比较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n,%)
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见下表:
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较高,该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关节损害是其主要表现,在临床治疗中药物治疗较多,因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程通常较长,若不对疾病进行及时的控制,容易导致病情进一步扩散,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硫酸羟氯喹在临床中应用率较高,它是一种抗疟药,自从硫酸羟氯喹运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以后,其应用效果较为明显,不仅如此,硫酸羟氯喹能够一定程度地调节免疫系统,并且能够抑制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发挥较好的抗炎作用,将硫酸氢氯喹运用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而且其安全性较高,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适合于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献出处:、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duxiaofei.com/gjyzl/123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