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
家
简
介
李建民,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中西医结合临床肾病糖尿病学者;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医院医务处主任兼肾内科主任。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西医结合肾病重点专科建设学科带头人、北京首届中医“”人才,海淀区卫生系列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国家自然基金中医中药学科同行评议专家、卫生部国家重点专科中医专业类评议评估专家、中医类科技成果奖项评估评审专家。年出席首届全国“中医药科技推广双先评比表彰大会”,荣获首届全国“中医药科技推广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科委、海淀区科委等各级中西医结合临床肾病研究课题16项,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参编专著多部。
出诊时间卡一二三四五六日上午北院新区
南院
下午夜晚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现。
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正常成人每日约产生尿酸mg,其中80%为内源性,20%为外源性尿酸,这些尿酸进入尿酸代谢池(约为mg),每日代谢池中的尿酸约60%进行代谢,其中1/3约mg经肠道分解代谢,2/3约mg经肾脏排泄,从而可维持体内尿酸水平的稳定,其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
先说一下尿酸的来源。人体内尿酸的来源于两部分:一来自体内自身嘌呤经鸟氨酸代谢途径产生的终产物,约占尿酸总量80%;另一来源于饮食摄入,约占20%,就此可看出引起尿酸来源增多的原因前者占据更为重要地位。
人体产生的尿酸是如何排出体外的呢?在正常状态下,人体尿酸有30%从肠道和胆道排泄,70%经肾脏排泄。任何原因引起尿酸来源增加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均可导致血尿酸水平增高。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男性血尿酸值约为35~70mg/L(1mg/L=5.umol/L),女性为25~60mg/L,绝经后血尿酸水平接近男性。在正常人体生理条件下,血中98%的尿酸以尿酸盐形式存在。血清中尿酸盐最大饱和量约为70mg/L,超过此值将会有尿酸盐晶体析出可能。
那么,人在那种情况下即被却认为发生高尿酸血症了呢?国际上将男性和绝经后女性血尿酸值大于umol/L,绝经前女性大于umol/L定义为高尿酸血症。
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重男轻女”和“中老年人高发”是高尿酸血症两大特点;也就是说,痛风的发病也存在“重男轻女”和“中老年人高发”的两大特点。
这是因为高尿酸血症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多女少,这可能与男女体内性激素水平差异有关,男性睾酮有抑制肾脏排泄尿酸功能,而女性雌激素可能增加肾脏对尿酸排泄。因此,高尿酸血症之所以会“重男轻女”也就很好理解了。
高尿酸血症一般起病于40岁以后,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且患病率岁年龄增大而增加,女性患者大多出现在绝经期后。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90%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尿酸排泄障碍引起,老年人肾脏排泄功能减退,并且常常合并其他疾病引起肾脏功能,因此尿酸排泄受限。同时,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这可能与饮酒过量、高蛋白、少运动等的生活习惯相关。
因此,除原发性痛风外,在继发性痛风的预防方面,男性中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或损伤,同时还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以及软饮料和果糖的摄入;这里特别说明的是,并非所有海产品均为高嘌呤饮食,比如海参、海蜇皮和海藻为低嘌呤食物;并非所有蔬菜均属低嘌呤饮食,比如黄豆、扁豆、香菇及紫菜等虽然为高嘌呤,但正常食用并不增加患痛风风险。此外还要严格禁酒,尤其是啤酒和白酒,但可以适当饮些红酒;多运动,控制体重;.多饮自来水和矿泉水,不饮纯净水。
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预防痛风发作以非药物治疗为主,主要包括饮食控制和戒酒,避免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如利尿剂、小剂量阿司匹林、复方降压片、吡嗪酰胺、硝苯地平和普萘洛尔等。饮食控制后血尿酸仍高于9mg/dl时,可用降尿酸药。对于已发生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间歇期患者,应预防痛风的再次发作,关键是要通过饮食和药物治疗使血尿酸水平控制达标。
致力于传递医药卫生专家的权威声音,抵制充斥网络的“伪科普”、“伪保健”、“伪养生”等的不良信息,主要推送医药卫生专家学者的见解、见闻、见识和见证类文章,发出主流学者的声音,让权威医学专家告诉我们真正的、科学的、高端的医药健康信息。
学术支持:《中国医药导报》杂志、《中国当代医药》杂志、《中国医药科学》杂志、《中国现代医生》杂志
白癜风治疗方法北京治疗白癜风口碑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duxiaofei.com/gjyzl/119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