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创先锋杨术从数据分析切入智能硬件核心

硬创先锋杨术:从数据分析切入智能硬件核心

|四月

当“硬件 云服务 大数据”的智能硬件市场格局初见雏形,后端数据处理的角色也日趋突显。针对硬创团队本身技术与资源的不足,亦或传统企业转型期的需求,具有云数据服务能力的团队独立分化出来,通过收费方式提供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服务。

12月3日,智东西与欧德蒙创始人兼CEO杨术对进行对话,借由一家与智能硬件厂商需求结合紧密的云数据服务商的视角:

1.剖析现阶段国内智能可穿着市场的需求现状与实际用户情况;

2.针对依托植入各类传感器而取得的监测数据是不是靠谱等专业问题进行解答;

最后,通过对硬件领域的“新”、“老”优势的分析,对其各自的创新和发展方向探讨。

团队:从北京迁至深圳,不变的是人心

据杨术介绍,欧德蒙是与两位博士室友在校时便开始准备的项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址目,待2014年,三人毕业,便正式办理了公司相干手续。

清华系创业的团队很多,身为理工科背景为什么选择了云数据服务方向?

杨术回想,这虽然是毕业后正儿八经的首次创业,但在校期间,也与室友合作进行过小规模的商业探索。2010年,杨术与室友曾共建生活信息服务类站,并取名为5道口生活,但由于营利模式不成熟,站基本没挣着钱。2012年底,可穿着装备首先在美国兴起,杨术也捣鼓出了1支具有脉搏心率功能的手表,据其介绍,在技术和功能实现上都不算困难,但考虑到缺少渠道和品牌资源,故并未投入到商业运用。

正是借由这次硬件尝试的经历,北京权威白癜风医院让杨术看到了智能硬件背后更具潜力的数据商机。借由计算机博士专业背景,对数据通信和分析的专业能力,杨术与室友明中行利用校友资源逐渐组建起自己的团队。

而正是这份校友情谊,今年年初,当考虑到南方深圳丰富的硬件产业链资源和创业环境而选择整体南迁时,团队成员没有一个落下或退出。

“这大概是由于团队成员在公司方向和价值定位的认同与一致性”,杨术这样总结道。

迁至深圳后,杨术又邀来了在某大型游戏公司负责后端数据处理的前校友,对缺少市场经验的团队而言,这样一名得利干将补足了团队的短板。

据介绍,公司于今年中旬取得百万级美金的Pre-A轮融资。现阶段公司全职人员约40人,现有客户厂家约左右,以大型传统类硬件厂商为主,其客户范围在数十万至上亿不等,限于合作保密,杨术并未泄漏具体合作厂家名目。

模式:以数据分析为核心搭建周边服务

借由“积木云”产品,欧蒙德希望能搭建一个智能硬件模型的开发云平台,提供从电路设计到开模、APP开发、数据分析等全套解决方案,就现阶段而言,开展业务以云数据服务、APP开发为主。

据杨术介绍,在云数据服务方面,欧德蒙针对两块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其一是装备的基本监测数据,比如说通过智能亵服对心电、温度的监测,以推测女性的疲劳程度、和生理周期等;其二是针对用户本身的商业数据,触及用户的年龄层、地位位置、性别等特性,以勾画出更加清晰的用户画像,为企业在产品定位和市场推行提供重要参考。

由于接洽的客户以传统大型企业为主,作为一家初创团队,如何获得观念上更偏向保守派企业的信任?

联合创始人明中行向智东西坦露了近一年的创业感悟:他回想道,虽然有较扎实的技术背景,但在与传统品牌厂商接触的早期,我们仍被视为一家简单的数据服务外包公司;通过合作关系的深入和行业的积累,我们的角色逐渐转换为企业的合作伙伴,现阶段,我们开始向企业提供一些技术改进方案与用户意见。

讨论:各类传感器监测数据及结论靠谱吗?

据智东西了解,就现阶段而言,大多数电子传感器在监测技术和准确性方面并未到达商业级运用的成熟阶段,关于其监测结果的可靠性该如何保证?

杨术向我们提供了解答:

首先,传感监测技术在心率、步频监测等运动场景的监测功能方面已较成熟;

而关于数据模型的建立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方面,除去医疗监测等个别专业领域,行业内并没有统一的辨别规范与指标,主要通过多样本测试和模型检验等手段优化其准确性,同时母校相干的学术与实验室资源也提供了一定的数据严谨性保障。

由传统硬件到智能硬件:只差数据监测与分析?

曾,Google1纸32亿美的Nest收购案让无数致力于传统硬件的厂商和团队看到了数据背后的巨大潜伏价值,燃起了向“智能化硬件”进军的势头。

透过杨术介绍,我们了解到国内的一大批传统品牌也正在积极布局智能产品线,上至亵服、饮水机等高度普及化产品,下至手表、耳机、监护仪等可拓展产品,通过采取传感器植入的方式,以提供更多的指标数据与分析结果。

诚然,在智能化浪潮中,新老交锋不可躲避:

一方面,传统厂商因其庞大的用户基数与丰富的市场经验,在用户需求和市场定位方面具有更精准的理解与洞悉能力;另一方面,新兴团队因其对互联模式与新生事物更快速的接受与学习能力,在市场营销与产品理念塑造上更胜一筹。

传统硬件也好,智能硬件也罢,究其根本仍是满足需求的硬件产品,通过与技术服务商合作,创造出一些所谓的监测化智能需求,或许是应对智能化商业变革冲击的生存捷径之一。

但在表面功能与形态的差异下,决定产品“新款”与“旧款”的仍在于手艺人的对产品更底层的理解与创新。

智东西:智能硬件第一媒体,全媒体覆盖千万读者,20万业界人士逐日必读。专注报导智能硬件创新人物、公司和产品,连接智能硬件产业生态。看懂智能硬件行业,就在智东西。

硬创先锋:发掘全球最具潜力的硬件创业项目!项目投递:微信添加hawkren。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duxiaofei.com/gjywq/9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