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术前用药的相关问题都在这儿了

术前用药管理的原则

全面了解药物使用记录,并且所有参与病人管理的医务人员都要检查药物使用记录(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医生,药物咨询师)。由病人提供的药物使用情况要进行核实以完善药物名称及剂量,这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及中草药。另外,也要探出病人关于一些敏感物品的使用情况(包括酒精、尼古丁及非法物品)。

如果突然停用某种药物会引起发病,则应术前继续使用该药物,或行可行性减量使用。当失去胃肠功能或禁止口服而使药物吸收障碍时,应有静脉注射、经皮注射及经黏膜用药来代替。当某种药物会增加麻醉风险及外科并发症,并且属于短时间内非必需用药,则术前应停用此药。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术前管理的多种药物会增加药物互相作用的可能性。

围术期,药物的代谢清除及代谢物会发生改变。另外,由于内脏血流动力学及体液改变,可能会使口服药物的胃肠道吸收发生障碍。

心血管药物

对于择期手术,术前应调整和护理至最佳状态以降低风险,将急性变化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例如,若时间许可,我们建议将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延长至一周或更长时间。

β受体阻滞剂

利与弊:术前服用此药有很多潜在的益处。此药能通过降低耗氧量来减少缺血的发生。它也能预防和控制心律失常。长期服用此药来治疗心绞痛的患者若突然停用,则会增加缺血的风险。术前及术后突然停用此药,还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当此药用于高血压及偏头痛治疗时,突然停药的问题则没那么严重。术前服用此药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心动过缓及低血压。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会与用于浸润麻醉及术中过敏反应治疗的肾上腺素发生作用。

继续or停用:鉴于术前使用此药的益处、轻微不良反应及突然停药的后果,我们建议此药应术前继续服用,包括整个住院期间。此药的剂量在术前应规律服用,以维持血压及心率。

制剂/可替代药物:如果患者不能口服,建议静注用药,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拉贝洛尔。艾司洛尔也可用于术中及ICU。由于β?受体阻滞剂对心脏选择性高,对肺及外周血管影响轻微,且可能会降低术后中风的风险,倾向于选择β?受体阻滞剂。不少研究表明,术前中风的风险会随着一些特殊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的使用而发生变化,并且与阿替洛尔相比,美托洛尔可能会增大术前中风的风险。然而,之前服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没有必要在术前改服选择性β阻滞剂。

α?受体拮抗药(应为α?受体激动剂,陈小捌注)

利与弊:虽然早期小型随机试验表明用于中枢交感神经阻滞的药物,如可乐定会改善术前情况,但最近大型随机试验表明术前服用小剂量的可乐定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用来降低急性肾损伤风险的可乐定在术前使用并无益处。对于那些已经服用可乐定的患者,突然停药,会造成急性反跳性高血压。有报道称甲基多安和胍法辛也会出现戒断综合征,但发生率极低,因为它们发病缓慢。

继续or停用:对于已经服用α?受体阻滞剂的患者,鉴于突然停药可能会出现戒断综合征,我们建议术前继续服用此药;对于没有服用过此药的患者,建议不使用该药物。

制剂/可替代药物:可选经皮注射可乐定,若要改变这种方式,则术前三天决定。相当剂量的经皮注射的可乐定要于术前三天开始,此时口服可乐定要逐渐减量。经皮注射可乐定的维持时间是24~48h,当改成口服制剂时要考虑此点。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利与弊:关于术前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利与弊的数据不多。小实验数据表明,在冠脉搭桥手术中,与安慰剂相比,继续服用地尔硫卓会使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但也没多少数据验证此说法。也有实验表明,继续服用钙通道阻滞剂会降低行冠脉搭桥术患者的死亡率。Mate分析发现,在非心脏手术,继续服用钙通道阻滞剂会降低缺血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此类药与麻醉药也没有严重的相互作用。此药的戒断综合征也不典型。有一点注意,此类药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目前证据不足,有待试验探讨。

继续or停用:尽管关于此类药的数据较少,关于出血的风险有待于探讨,但它们使用较安全,所以我们建议术前已经服用此类药的患者,继续服用。

制剂/可替代药物:不能耐受口服的,可选静注地尔硫卓。大多数口服药属于缓释类药,不能碾碎。短效药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也可以,只要剂量合适。但要避免使用硝苯地平,因为它可以导致血压急性下降。氨氯地平的清除期较长,也没必要更换短效药。

ACEI和ARB类药物

利与弊:对于服用ACEI类药物的患者,术前此药的管理是有争议的。理论上讲,这两种药会在术中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并导致长时间血压下降。并且,在心脏手术和非心脏手术,在局麻和全麻的情况下,这两种药物的作用效应也不同。不少试验表明,继续服用它们会导致术前术后低血压,但对于心脏手术和预后并没有太大影响。还有很多试验,在此不赘述。

继续or停用:虽然有争议,但这些试验发现都表明围术期继续服用此两种药物会导致术前低血压,但是会降低术后高血压的风险。虽然有低血压的可能性,但这些随机试验都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这两种药物会增加心肌缺血或死亡率。依据年美国心脏学会指南,继续服用是合理的,尤其对于充血性心衰和高血压的患者。建议依据药物的指证、病人的血压、手术类型及麻醉方案进行个性化决策。基于可能会出现低血压的考虑,有些麻醉医生会选择术日晨停服此类药物。但倘若术后48h内没有重新开始使用ARB类药物,则会增加围术期30天死亡率。

制剂/可替代药物:依那普利是短效药,可间歇性静注。

利尿药

利与弊:袢类与噻嗪类利尿剂的两大重要生理影响就是低钾血症和血容量不足。理论上讲,低钾血症会增加术前心律失常风险,尽管在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试验中并没有发现这两者的关系。另外,在麻醉过程中,低钾血症会增强肌松药的效应,引起麻痹性肠梗阻。对于那些已使用利尿剂的患者,麻醉药物也会引起全身血管扩张。但是也有试验表明,长期服用呋塞米的患者,在术日继续服用,并没有导致术中低血压。

继续or停用:对于择期手术,术前是否停用利尿剂目前还没有一致说法。鉴于利尿剂可能会增加术中低血压的风险,建议术日晨停用,待患者可口服时再启用该类药物。若此类药物用于控制心衰患者的高血压,也建议术日晨停用。若此类药物用于治疗心衰,则药物的使用及术前容量的管理应该依据容量状态,并尽可能术前纠正至最佳状况。

制剂/可替代的药物:如果必须要用的话,静注袢利尿剂即可。

非抑制素类降血脂药

利与弊:烟酸和纤维酸衍生物(吉非贝特、非诺贝特)会造成肌病和横纹肌溶解,当这些药物与抑制素合用时,此风险增加。手术本身也会增加发生肌病的风险。降脂类药物属于胆汁螯合剂(考来烯胺、考来替泊)会干扰很多术前必须用药的肠吸收。术前使用依泽麦布的利弊目前还不清楚。

继续or停用:建议术前暂停烟酸、纤维酸衍生物、胆汁螯合剂、依泽麦布等药物。术前暂停间隔时间目前还不清楚,建议术前一天停用,以便药物代谢完全。

地高辛

利与弊:关于术前地高辛的研究有限。地高辛的使用能降低住院率及控制房颤患者的心室反应。一项研究表明,术前使用地高辛可作为术后缺血的一项预测指标,这可能是由于地高辛的使用是存在潜在心脏疾病的一个标志。又有研究发现,地高辛能降低术后室上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概率。

继续or停用:建议继续使用地高辛。

制剂/可替代药物:如果需要的话,静注地高辛即可。

胃肠药

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

利与弊:术前应用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是有不少益处的。手术的刺激及其他一些应激状况,都会增加黏膜应激性损伤的风险。术前这些药物的使用,能将风险降到最低。麻醉期间也会有少量的胃吸收,造成反流误吸,带来严重的肺损伤。而这两类药能减小胃容积,增加胃内PH值,能降低肺损伤的风险。尽管术前应用H2受体阻滞剂总体来说是安全的,但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此药会在术后引起少见的中枢反应包括意识混乱、谵妄。此中枢反应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器官功能障碍、先前存在意识障碍等。术前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会增加艰难梭菌感染的风险。虽然西咪替丁可改变很多药物的代谢,但绝大多数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都不会与麻醉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继续or停用:建议术前服用这两类药物的患者继续服用。

制剂/可替代药物:不能耐受口服者,可静注。

肺脏药

吸入型β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

利与弊: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沙美特罗、福莫特罗)和抗胆碱能药(如异丙托溴铵、噻托溴铵)这些用于控制阻塞性肺疾病的吸入型药物,能够降低哮喘及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术后肺部并发症。

继续or停用:建议术前继续使用,包括手术当天。

制剂/可替代药物:吸入型的即可,当不能使用时剂量计吸入型时,可使用喷雾。

茶碱类药物

利与弊:术前应用茶碱类药能否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目前还没这方面的数据。超过治疗剂量,茶碱类药物会造成心律失常和神经毒性。并且,此药物的代谢受术前应用的很多药物的影响。

继续or停止:建议术前停用。

糖皮质激素

利与弊:用糖皮质激素来控制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若突然停药,会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尤其是当面对手术这么大的应激时。另外,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有必要术前将肺功能调整到最佳状态。发生与糖皮质激素有关的术前并发症的概率很低,包括伤口感染。

继续or停用:无论是吸入型的还是全身应用型的,术前均继续使用。

白三烯抑制剂

利与弊:白三烯抑制剂,如扎非鲁卡、孟特鲁卡钠等可用于哮喘的控制,但不能用于哮喘的急性治疗。这些药物的清除期相对短,但是在停止给药后,它们对于哮喘和肺功能的控制作用能达3周。目前还不清楚此药物是否有戒断综合征。这些药物与麻醉药也没有不良的相互作用。

继续or停用:建议此类药物服用至术日晨。术后待患者可耐受口服时,再启用。

制剂/可替代药物:只要不经肠道给药即可,或者给予长效药。

内分泌药物

糖皮质激素

以下分两种情况讨论糖皮质激素的术前管理。

服用糖皮质激素少于3周,或者是长期间隔疗法,则该类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受到抑制的可能性不大,术前继续服用。

每日服用泼尼松剂量超过20mg,持续时间超过3周者,或者应用该药控制库欣综合征者,则这些患者的HPA轴会受到抑制,术前加大皮质类固醇的应用。

口服避孕药

利与弊:口服避孕药会造成年轻女性的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在用药4个月后增加,而停药3个月后此风险降低。并且手术本身也是血栓形成的一个危险因素。与含雌激素低的口服避孕药(﹤30mg)相比,含雌激素高的避孕药(﹥35mg)会加大血栓形成的风险。然而,即时雌激素含量很低也会带来血栓形成的风险。孕激素与雌激素同。孕激素形成血栓的风险与孕激素的类型有关。

继续or停用:停不停此药,关键在于怀孕和血栓形成这两个风险之间的权衡。对于低危手术,术前可以继续口服避孕药。总体来讲,术前4-6周停口服避孕药,这期间可用其他代替药物来避孕。对于那些不能耐受其他避孕药的女性,可继续服用,但是要告知她们这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并且要有计划的进行血栓栓塞的预防。建议所有育龄女性术前进行妊娠期血清项目检查,尤其对于停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

绝经后激素用药

利与弊:用于绝经后激素类药物的雌激素含量低于口服避孕药。但,不管是单独用雌激素还是雌激素与孕激素合用,都会增加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风险,暂停该类药物出现的问题很小,会出现与绝经综合征有关的不舒服。

继续or停用:建议术前6周暂停此药。对于低危手术,可继续服用。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质

利与弊:这类药物(如他莫昔芬、雷洛昔芬)可用于乳腺癌的治疗和预防,雷洛昔芬还可用于骨质疏松的治疗与预防。这类药物同样也会增加VTE风险。

继续or停用:当这类药物用于乳腺癌和骨质疏松的预防时,建议术前4周停用。低危手术可继续服用。当这类药物用于乳腺癌的治疗时,建议与肿瘤科医生商议。

甲状腺药物

可继续服用。不能口服者可静注或者皮下注射。注意非肠道给药的剂量是平时口服剂量的80%.

骨质疏松类药物

利与弊:二磷酸盐的服用可能会造成行牙科手术的患者颌骨坏死。绝对性风险很低,但骨组织疏松确实难以管理。二磷酸盐用于骨质重建的作用时间很长,术前几周甚至几个月停用此药,也不会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同样,也没有证据表明,暂停该药会降低该药用于预防骨折的疗效。美国医师学会建议对于择期手术,术前三个月停药

止血类药物

阿司匹林

利与弊:阿司匹林不可逆性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会造成术中失血。然而,这个药理作用也会预防术前血管并发症,尤其是心脏及血管血栓。术前应用阿司匹林的利与弊取决于患者的用药指证及手术类型。例如,观察性研究发现,术前停用阿司匹林会增加心脏搭桥手术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但是,又一研究表明,行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服用阿司匹林会增加术中失血风险,并不会对心血管和死亡率产生影响。尽管2/3患者术前服用抗凝药,而且总体上VET的发生率低,但术前服用阿司匹林并不会为急性肾损伤、预防性血栓栓塞带来益处。

继续or停用:停不停取决于手术类型和患者的用药目的。小型牙科手术或者皮肤治疗,阿司匹林不必停用。

制剂/可替代药物:可经直肠给药。

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利与弊:①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替格瑞洛、噻氯匹定)用于脑血管意外、近期冠脉综合征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服用氯吡格雷者,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低,但是风险还是增加的,并且一旦发生,后果严重。择期手术应推迟,直到此类药物的最短治疗窗结束。行外周血管和颈血管手术时,继续服用与停药,两者没区别。②双嘧达莫具有抗血小板和扩张血管作用。此药在中风和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中应用广泛。半衰期约10h.③西洛他唑属于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可逆性抑制血小板。目前主要用于跛行综合征的治疗,半衰期约21h。

继续or停止:①这些药物主要用于防止冠脉支架内血栓形成。除了紧急手术外,建议手术推迟。依据支架情况,将阿司匹林和ADP受体拮抗剂服用至有效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最短有效时间。②倘若在这期间手术必须进行,应与心血管医生、手术医生共同商议。建议,手术在24干预心脏的情况下进行(表示没看懂这一点)。如果出血的危险性大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则建议术前5天停用氯吡格雷,术前7天停用普拉格雷,术前10天停用替格瑞洛,这期间阿司匹林则继续服用。手术结束后,尽早重新服用。③若患者服用此类药物的时间已经超过最短治疗期了,则停药,可行手术。④行外周血管和颈部血管时,不必停氯吡格雷。⑤关于术前是否停用双嘧达莫,目前还没一直结论。就像阿司匹林一样,是否停用此药,关键在于出血风险和缺血风险的两者间的权衡。若要停用的话,建议术前2天停双嘧达莫;术前7-10天停脑康平(阿司匹林﹢双嘧达莫)。⑥择期手术,建议术前5天停西洛他唑。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利与弊:NSAIDs的抗血小板效应是由于抑制COX-1的释放,从而使血栓烷A?(TXA?)的释放减少。TXA?的效应是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就如阿司匹林,这个效应可引起出血,另外也可减少术前血管的并发症。选择性COX-2抑制剂赛勒考昔的抗血小板的效应最小,但是有潜在肾毒性。大多数的选择性COX-2和非选择性的NSAIDs都对心血管不利。非乙酰水杨酸则无抗血小板效应。

继续or停用:①建议术前停NSAIDs,包括选择性COX-2抑制剂。②但是对于用这类药物控制疼痛的患者,建议与外科医生商议。如果患者的疼痛对选择性的COX-2抑制剂比较敏感,则可考虑术前继续服用。③考虑到药物消除半衰期和血小板功能恢复时间的问题,有些专家建议术前3天停用大部分的NSAIDs,术前24h停布洛芬。④非乙酰类NSAIDs(二氟尼柳、双水杨酸、三水杨酸胆碱镁)术前可继续服用,且可用这些药物来控制疼痛。

制剂/可替代药物;当不能耐受口服时,可静注酮洛酸氯丁三醇或布洛芬来控制疼痛和发热,且患者无肾损伤类疾病。对于有肾损伤的患者,可静注对乙酰氨基酚。

精神类药物

这类药物的术前管理依据药物的种类和患者精神状况而不同。关于这类药物的指南是缺乏的,一些实验和文献报道的数据也是有限的。这类药物的术前管理主要是权衡以下三点:精神类药物的副作用;精神类药物与麻醉药的潜在相互作用;戒断综合征。总体来讲,用于控制严重的和不稳定的精神疾患的药物可在术前继续使用,以免引起精神失代偿。然而,与精神类药物合用的最适麻醉药和镇痛药是不清楚的。

三环和四环类抗抑郁药

利与弊:这类药物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在突触间隙的摄入。这类药物的发作阈值低,并且具有抗胆碱能、抗组胺及α?受体拮抗作用,可推迟胃排空,延长QT间期,并且与挥发性麻醉药和拟交感神经药物合用时可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突然停用此类药物,可导致失眠、恶心、头痛、流涎、发汗等症状,避免突然停药。这类药物会增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全身作用,当与抑制肾上腺素的局麻药合用时,总体来说还是安全的。与阿托品和东莨菪碱合用时,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由于与曲马多和哌替啶合用时会导致血清素的大量激活,不推荐两者合用。

继续or停用:①大多数的文献建议术前继续服用。但FDA和以下专家建议,对于择期手术,患者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术前停用。②本篇文献建议对于那些使用剂量大且没有出现心脏异常的患者,术前继续服用;③对于那些使用剂量小或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大的患者,术前7-14天内将药量逐渐减小。

制剂/可替代药物:肠道外给予阿米替林或氯米帕明即可。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利与弊:由于影响血小板聚集,它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且因手术类型不同而引起不同后果。这也主要与前文讲到的抗血小板功能和NSAIDs应用有关。避免突然停用短效SSRIs药,因为会引起一系列的戒断综合征,如眩晕、寒冷、肌痛、焦虑等。

继续or停用:对于大多数患者,建议术前继续服用SSRIs。是否停药关键是出血和精神失常两者间的权衡评估。①若患者术后可能会有引起生命危险的失血,或者患者需要持续抗血小板治疗来作为二级预防,则术前数周逐渐减量,并用其他抗抑郁药代替。②若患者失血风险相对小,则术前继续服用。③若继续服用SSRIs时,其他的抗血小板药物则应停用;④若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或者噻吩吡啶作为二级预防,则停SSRIs,用其他抗抑郁药物代替。

安非他酮

此药物术前管理同SSRIs。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抑制剂)

利与弊:非选择性的MAO抑制剂(如异卡波肼、帕吉林、苯乙肼、反苯环丙胺)可引起生物胺在中枢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蓄积。在麻醉期间,拟交感神经药物的使用,如麻黄碱,会使蓄积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引起血压升高。另外,中枢神经系统会产生于手术和麻醉有关的两种反应。第一,当抗胆碱药(如右美沙芬)和哌替啶与MAO抑制剂合用时,会产生5-羟色胺综合征(躁动、头痛、发热、癫痫、甚至昏迷和死亡);第二,由于MAO抑制剂会抑制肝微粒体氧化酶,从而使游离的麻醉药、镇静药蓄积,进而产生呼吸循环抑制。对于继续服用MAO抑制剂的患者,应用吗啡和芬太尼可有效避免第一种反应,但应密切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duxiaofei.com/gjywq/1240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