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一直是骨科高发疾病。许多人认为关节炎的发作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其实年龄只是因素之一。关节炎的发生最主要的就是关节之间的隔膜出现炎症,而这种炎症还分为多种,也就是关节炎的分类。
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
不典型表现:仅有关节疼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
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心肌炎,甚至遗留心脏瓣膜病变。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确诊依据):
美国风湿病学会年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的诊断条件(≥4条可以确诊):
1、晨僵至少持续1小时(≥6周)。
2、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受累(≥6周)。
3、手关节(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受累(≥6周)。
4、对称性关节炎(≥6周)。
5、有类风湿皮下结节。
6、手部关节X线片改变(表现为关节及其邻近骨质疏松或明显的脱钙现象,关节间隙的狭窄)。
7、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
骨关节炎临床表现:
1、病情通常随活动而加重或因休息而减轻。
2、晨僵时间多小于半小时。
3、双手受累时查体可见赫伯登结节和布夏尔结节,膝关节可触及摩擦感。
4、不伴有皮下结节及血管炎等关节外表现。
5、类风湿因子多为阴性,少数老年患者可有低滴度阳性。
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表现:
在男性中较为多见,拇趾是最常见的受累区域,50%~70%初次发病发生于此。
90%的痛风患者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期会发生第一跖趾关节受累。其他可能受累的足部区域有足背部、足跟以及踝部。
附加知识:导致尿酸合成增加的原因
痛风:嘌呤代谢异常致使尿酸合成增加,导致的代谢性疾病即是痛风。
肾功能异常:由于肾脏的尿酸清除率下降也会引起尿酸水平上升
常见问题误区误区1:关节炎分“风湿”和“类风湿”
许多百姓和乡村医生将关节炎分为“风湿”和“类风湿”两大类,认为“风湿”会反复发作,与天气变化有关,但不破坏关节,而“类风湿”是相对固定的多关节炎,会损害关节,甚至会导致残疾。这种分类方法在风湿免疫科医生眼里是荒谬的,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实际上“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不规范的病名,现代医学(西医)疾病名称中没有这一病名,中医的疾病分类也没有“风湿性关节炎”之说,关节炎在中医属于“痹证”。许多人将风湿热引起的多关节炎称为“风湿性关节炎”,这是不严谨的。
对于以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风湿热患者,应该诊断为风湿热。就如同以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红斑狼疮患者应该诊断为红斑狼疮,而不是诊断为狼疮性关节炎。
还有一种反应性关节炎,与链球菌感染相关,称为“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
误区2:“静脉滴注抗生素+激素”
受到上述错误的关节炎分类法的影响,人们自然地将大多数非类风湿的关节炎统统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因此在治疗上形成了“静脉滴注抗生素+激素”的错误配方。
对于绝大多数关节炎而言,使用抗生素并无益处,只是增加了过敏的风险和造成抗生素滥用。
虽然有一些免疫相关的关节炎在治疗初期可以使用小剂量激素,但与缓解病情抗风湿药联合使用,才不会发生激素依赖,而造成副作用。
误区3:把“洋复方制剂”当特效药
某些治疗风湿病的“特效药”,贴有中英文标签,但中文标签不注明成份,或只标几味中药。由于激素和消炎痛复方,抗炎镇痛作用强,止痛消肿的效果立竿见影,很受患者的青睐。
这类含激素和消炎痛的复方制剂的危害,一是只控制症状,不控制病情,易使疾病延误;二是长期使用激素的全身性副作用和消炎痛的胃肠道等副作用,给安全用药带来隐患。
误区4:对激素或爱或怕
关节炎治疗难免要用到激素,患者对激素的态度经常走极端,有的非常青睐激素,一用症状就明显缓解,而有的担心激素的副作用,对激素一概拒绝。
对于关节炎的治疗,激素是一把双刃剑。反对长期依靠激素治疗关节炎,因为长期依靠激素治疗,其副作用导致弊大于利的治疗结局。
但是也不应该拒绝激素,因为激素有着很强的抗炎功效。因此需要合理使用激素,降低副作用
张氏传承膏药贴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白癫疯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gduxiaofei.com/gjywq/121103.html